万物“代下单”,风险谁来担? 据《工人日报》报道

轻讯 1188 2024-08-18 11:32:53

  近日,代下单一种“代下单”的风险消费方式悄然兴起。据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代下单不少商品都可以在交易平台搜到“代下单”服务,风险同时价格也更划算。代下单

  “原价50元的风险电影票19.9元到手”“快餐热门三件套,代下单五折”……“代下单”这种更便宜的代下单消费方式难免让消费者心动。然而,风险仔细推敲,代下单“代下单”究竟为何更优惠?不外乎两种方式:一是风险搜罗各类消费者未留意的优惠信息,例如银行卡活动等,代下单进而售卖“信息差”;二是风险凭借会员服务、员工折扣等获利。代下单

  “代下单”者赚到差价,风险消费者获得实惠,代下单商户获得顾客,似乎是三方受益。但事实上,这些优惠权益应属于特定客户,“代下单”者转手出售存在违约风险。再者,下单主体和实际使用主体不同,倘若服务中出现问题,责任难以厘清,也会给消费者维权增加难度。此外,“代下单”背后的欺诈风险也不可忽视。由于购买渠道复杂,消费者被诓骗后,钱货两空的情况不在少数。

  近年来,能省则省的消费观受到不少年轻人青睐,也催生出不少“中间商”。然而,这些“中间商”尚未纳入监管,更没有合同约束,表面上惠及三方,实则风险重重。因此,消费者选择“代下单”时要多点警惕之心,切莫因小失大。平台也应对提供“代下单”服务的网店加强审核,畅通投诉渠道,不可放任自流。(广州日报)

【编辑:李岩】

上一篇:铁路上海站迎来“五一”假期运输客流最高峰
下一篇:南京公积金发布新政:南京都市圈9城公积金互认互贷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